說起真菌感染,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腳氣。
其實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真菌,特別是在植物上,公園里的一根樹枝、一片落葉、田地里的甘蔗葉、稻草若不小心打到眼睛,都可能傷及角膜,引發(fā)真菌感染。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致病真菌引起、致盲率極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容易反復,治療起來相對困難。迄今發(fā)現70余種真菌可引起角膜感染。根據真菌在眼部感染中的不同致病作用,將其分為絲狀菌和酵母菌兩大類。
近期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檢驗科,在廈門地區(qū),先行開展了絲狀真菌藥物敏感測驗,作為臨床治療用藥參考。每一名來就診的真菌感染患者,只要能培養(yǎng)出絲狀真菌,都給他們做藥敏。
通過真菌培養(yǎng)及藥敏,將解決三大問題
1、究竟感染了哪種真菌?
2、哪種藥物對患者更有效?
3、多少劑量更為合適?使醫(yī)生在開藥的時候,更加有據可依。
培養(yǎng)真菌:從患者角膜上提取角膜刮片,并進行真菌培養(yǎng)。以下是不同患者培養(yǎng)出的形態(tài)各異的真菌。
用「乳酸酚棉藍」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菌絲及孢子可判斷真菌類型。
進行藥敏測試,把測紙條放進藥敏板,通過形成的抑菌圈可判斷用哪種抗真菌藥,多少劑量對患者更有效。
溫馨提示
現在正值秋收季節(jié),農作物外傷頻發(fā),廈門眼科中心已經有多名被玉米葉或稻谷傷到眼睛,引發(fā)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因為治療及時,用藥合適而避免了造成真菌性角膜潰瘍甚至穿孔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