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路上 永不停歇
2月10日,華廈
眼科醫(yī)院集團形象代言人、廈門赫赫有名的“赤腳大仙”李清模(阿摸Amo)赴香港參加12日舉行的2017渣打香港馬拉松賽,這是他人生中第68場馬拉松,這距1月15日他參加臺灣金門馬拉松賽剛過了27天。
馬不停蹄,挑戰(zhàn)自我
今年47歲的他原本定于60歲前跑完百場,成為“百馬王子”,如今看來,他的夢想50歲就有望實現。
從北國冰封到南國濕熱
從雪域高原到戈壁險灘
從革命老區(qū)到城鎮(zhèn)街道
從神州大地到異域他鄉(xiāng)
李清模沿著華廈光明的足跡,用赤腳丈量天地,用堅持成就夢想,在奔跑中尋找人生的態(tài)度和生命的意義,雖是一名業(yè)余馬拉松跑者,但李清模取得了旁人無可比擬的成績。
畢竟,人生僅需跑贏自己。
超越自我的跑者
李清模的赤腳情緣源于一次爬山
1999年世紀交替,參加工作八年多的李清模,家庭和事業(yè)穩(wěn)定,開始注重運動養(yǎng)身。李清模有一次爬山,鞋底脫膠,沒法走路,當時索性就光腳在碎石山路上走,腳接觸到大地感覺很舒服,很接地氣,晚上也很好睡。從此就開始赤腳登山。在一次登山途中,幾個下山的人看到他赤腳,大為驚訝,對他說:“你不去跑馬拉松可惜了”,這句話在李清模心里埋下了種子。
創(chuàng)立于2003年的廈門馬拉松每年都要在家門口舉辦,李清模一直納悶,這么多人大早上不睡覺在馬路上瘋跑些什么?2010年,在朋友的攛掇之下,李清模帶著這個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報名參賽。
盡管之前沒有太多系統(tǒng)的訓練,李清模還是憑借商場打拼磨煉出的堅韌意志,以6小時57分56秒在距離關門2分04秒時邁過了終點線。
“真正跑完比賽后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很難用語言形容出來的。”李清模說,“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經歷痛苦忍耐之后收獲的成功才是最甜美的。”
勇敢的開始,倔強的完成,中間點是最痛苦時刻的堅持。這是眾多馬拉松跑者身體和生命的體驗。第一次比賽結束后,因為腿疼得無法動彈,李清模請假休養(yǎng)了四天。
正是這次閑暇,讓他有時間思考,悟出許多道理。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堅持不懈,永不止步,終歸會抵達目的地。從此以后,并不熱衷運動的他迷戀上了馬拉松。“我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總是打著赤腳在泥土路上行走。我跑馬拉松,也喜歡赤腳,這給了我跟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
如今,李清模已對馬拉松欲罷不能,已經完成了67場中國田徑協(xié)會認可的官方馬拉松賽。由于每次都是光腳參賽,被稱為“赤腳大仙”的他在跑友圈里也是小有名氣。
中學時期的李清模身體瘦弱,跑100米都會累倒,平常也缺乏自信。所以,2017年春節(jié)他參加30周年高中同學會時,同學們都不相信他是馬拉松賽場上自信滿滿能量超群的奔跑者。
2011年,李清模又參加了一次廈門馬拉松。接下來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飛往上海、北京、杭州、無錫、秦皇島等地,參加當地的馬拉松賽。 成績?yōu)?小時38分32秒。自2013年起厚積薄發(fā),當年跑了5場,2014年,10場,2015年,20場,2016年,26場。
雖然剛剛跑過高淳馬拉松,李清模卻不準備休息,“我現在正在練習勻速跑,南馬(南京馬拉松)肯定沒問題,最多的時候連續(xù)幾天參加各地馬拉松呢!”作為此次南馬特邀選手,李清模希望自己跑出快樂,“好好感受六朝古都的魅力”。
披荊斬棘的勇者
河北崇禮, 背倚廣袤的內蒙古草原,慢慢冬季,白雪皚皚,就是童話里的冰雪世界,如夢如幻。雪覆蓋著這里每一個角落,充足而持久。
2016年3月,崇禮雪地半程馬拉松在這里舉行,李清模赤腳在零下10度的冰天雪地里奔跑,成為當日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剛開始的時候腳底確實冰冷,還有點打滑,但跑著跑著,就不感到冷,腳下只有輕柔的感覺”。李清模表示,近年來數十場的馬拉松賽事已經煉就他的赤腳雄心,“人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而屬于我的風景在腳下。”
2014年6月蘭州馬拉松賽,當天35度的氣溫,地面溫度高達42度。李清模赤腳奔跑,腳底有點燒焦的感覺,但最終堅持跑完,回到賓館仔細查看,腳底安好無恙。
2016年11月“南靖土樓國際馬拉松”,由于是山地跑,山路荊棘密布,李清模赤腳敏捷行走,引得在身后的澳大利亞籍選手連連贊嘆,直呼大開眼界,與奇跡同行。
挑戰(zhàn)極寒天氣,挑戰(zhàn)高溫高海拔,不畏荊棘,勇往直前。奔跑之后,靈魂已然不同。
有人問跑馬拉松會不會影響工作?李清模的回答是絲毫不會,“相反,參加馬拉松對我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因為馬拉松不僅讓我身體強健,更激發(fā)著我對生活、工作的無限激情。”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披荊斬棘的奔跑,使得李清模習慣迎困難而上,并從中收獲信念、勇氣、堅忍。
李清模表示,跑全程馬拉松,貴在堅持,在全馬中一般稱30公里為撞墻期,35公里為鬼門關,這個時候,一旦意識奔潰,一停下就再也跑不動了,而稍稍堅持一下,身體就會再次恢復常態(tài),并且將當下的狀況調整為運動狀態(tài),此時運動起來不但健步如飛,還能讓人覺得身心舒暢。這和人生道路一樣,要堅持才會有結果;在事業(yè)上,有時候生意不景氣也要挺住,特別是男子漢。一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那些跑馬拉松的人,機票又貴,獎金也拿不到,覺得他們有病。原來當時的我是用“靜態(tài)的眼光看動態(tài)的事件”,現在理解了,這是一種堅持的精神。
健康快樂的智者
也許是長期運動的原因,47歲的李清??瓷先ケ葘嶋H年齡年輕,膚色黝黑。
李清模從馬拉松運動中首先收獲健康,如今的他常年洗冷水澡,大冬天穿的很少,也就是穿件襯衫和短袖背心,很少生病。偶爾感冒自我調節(jié)下,一般1-2天就好了。
奔波于全國各地,已跑完67個馬拉松的李清模說,自己上癮了,是個欲罷不能的“馬拉瘋”。
瘋的背后是他對馬拉松運動魅力的別樣體驗及對馬拉松精神的獨特理解。健康快樂,心無雜念,傾聽自己。
“跑步的時候是一種相對放空的狀態(tài),我跑步,只是跑著。腳步聲、呼吸聲與心臟的跳動交織在一起,有它獨特的節(jié)奏。不期而至的思緒就讓它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傮w上是一種心無雜念,傾聽自己的狀態(tài)。”
打著赤腳,更接地氣,在跟大自然親密接觸中時刻傾聽自己的聲音,李清模把自己的馬拉松運動定位于健康快樂跑。他說,人的極限狀態(tài)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而要學會去調整。
大眾跑步的初心應該是健康。對家人負責,對自己負責。在此基礎上堅持不懈、挑戰(zhàn)自我。
李清模向筆者講述了他在馬拉松賽場上自我放棄和勸人放棄的故事。
2016年湖北遠安國際田野馬拉賽,由于賽前吃辣,前一天拉肚子,奔跑時跑了25公里拉了6次,當天還下大雨,特別難受,當時的工作人員對李清模說,放棄是對他們工作的最大支持。阿摸最終在他們的要求下脫掉衣褲,躺了50分鐘待觀察,才被放走。
2013年10月,北京馬拉松。在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路段時,一個五六十歲的大姐,嚴重腿抽筋,眼看就要摔倒掉進溝里。李清模及時上前將她扶住,如果慢0.01秒都可能摔倒造成腦震蕩,或是其他嚴重后果。當時全聚德的一個經理看到這件事的微博,很感動,邀請他去全聚德吃烤鴨。
在馬拉松賽場上,這樣的互相幫助、互相幫扶經常上演。李清模如果看到體力不支的跑者,會勸他們放棄,“兄弟,你已經挑戰(zhàn)了自己,夠了,你的家人在等著你”。
李清模說,自己在參加比賽時,路上總能看到其中不乏平時缺少系統(tǒng)性鍛煉的跑友。有的“跑十幾公里就抽筋”,有的“跑30公里就噴云南白藥小紅瓶”,還有的“跑完撞線了就只能扶墻走”。
“跑步,還是要回歸本質,要健康快樂運動。” “這也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
對話阿摸(Amo)
Q:第一次跑馬拉松是什么狀態(tài)?
A:當時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做太多準備,什么都不懂,甚至對跑完一次馬拉松需要多久都沒有概念。當天老爸還陪著我來參賽,以為個把小時就結束,結果從早上六點等到下午三點多,就一直在那里等。跑完看到老爸,趕緊問他肚子餓不餓?他說不餓。當時真的很感動,涕淚而下,這或許也是我能夠堅持的一個理由。
Q:你的小目標是什么?
A:(1)赤腳跑單公里破3分30秒;(2)赤腳跑全程成績打破3小時30分;(3)赤腳跑100個全程馬拉松(官方賽事),成為“赤腳大仙”級百馬王子。
Q:跑馬拉松對體力的要求較高,平時都是如何保養(yǎng)的?
A:每天下班過后,都會跑個10多公里,保持運動的狀態(tài)。雖然是赤腳跑步,但是我的腳底和常人沒有區(qū)別。在跑馬拉松的時候,也會帶著變色墨鏡,防紫外線,否則四五個小時的暴曬,對眼睛是種傷害。等時機成熟的時候,我也會做三焦點人工晶體,一舉解決老花和近視問題。
Q:為什么會選擇成為華廈眼科的形象代言人?
A:之前有醫(yī)院欲以百萬巨金請我去代言,被我謝絕了。長期的馬拉松賽事,已讓我看淡名利,人生要做些有意義的事。
華廈眼科從事的是光明事業(yè),光明是一信仰,發(fā)展歷程所展現的堅持與公益精神令我非常認同,所以我會接受成為華廈代言人。
【后記】 奔跑吧,華廈人!
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
廈門眼科中心自2014年邁出集團化發(fā)展步伐(更名為華廈眼科醫(yī)院集團),短短兩年多時間已在全國建立了50余家專業(yè)醫(yī)療機構,成為中國規(guī)模較大的眼科醫(yī)療集團之一,發(fā)展速度與“百馬王子”阿摸厚積薄發(fā)的馬拉松故事有著天然的契合。
華廈眼科集團在蘇慶燦董事長的帶領下,用堅持詮釋夢想,用實力鑄就光明,用愛心踐行公益,一支有信仰的團隊,正在向著光明彼岸砥礪前行。
實現夢想是一個疲憊又寂寞的旅程,唯有心中的執(zhí)念和堅持不滅。
2017年,全體華廈人追隨阿摸奔跑的身影,堅毅的步伐,向著光明,從“心”出發(fā)。